2025年10月29日上午,创新创业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在研创空间开展每周例行集体磨课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专题三:弘扬劳动精神”理论课程设计及教案撰写展开,由教研室主任赵小芬主持,冯丹、马颖颖、张婉莹、陈晓琳四位教师共同参与磨课活动。

活动开场,赵小芬主任聚焦劳动教育课程核心目标,强调劳动精神是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理论课程需突破“概念说教”的局限,结合创新创业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学生从“知道劳动精神”到“在创业实践中践行劳动精神”的转变。基于前期教学反馈,她提出“认知-联结-践行”三阶教学框架,为本次磨课活动划定研讨方向,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清晰思路。
在课程与学校实际结合的讨论中,参会教师一致认为劳动教育需扎根学校实践场景,“专题三”教案应紧密依托基地资源,借助PPT可视化手段呈现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从“听理论”走向“进基地实操”,让劳动精神的内涵通过实践体验被更深刻地理解,避免劳动教育脱离学校实际与学生学习场景的问题。


结合专业特色设计课程内容成为本次磨课的重要亮点。冯丹老师立足中药学专业背景,提出“理论+工坊实操”的教学思路。她指出中药炮制领域“三分药材,七分炮制”的特点,其中蕴含的严谨、专注、传承理念,与劳动精神核心高度契合。在教案设计中,可通过展示炮制过程、讲解技艺细节,让学生直观感受劳动精神;同时搭配工坊实操环节,形成“理论认知-实践体验-精神内化”的教学闭环,实现传统技艺与劳动精神的同步传承。
集体研讨环节,马颖颖老师针对多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优化建议,强调各专业教案需突出自身特色与劳动精神的结合点,避免内容同质化。她建议设计“劳动精神专业对照表”,将劳动精神核心内涵与不同专业特质精准匹配,例如中药学对应“传承、严谨”,护理专业对应“奉献、细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理论课程更贴合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学针对性。
赵小芬主任在总结时明确后续工作重点,提出需将学生专业实践成果融入理论课程,例如把学生的中药炮制作品、护理实践视频等素材引入课堂,让劳动精神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实践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此次磨课活动以中药学、护理专业为重点切入点,推动劳动精神弘扬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既凸显了学校专业特色,又为劳动教育找到了精准的“专业落点”。参与教师表示,将以本次磨课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教案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劳动精神真正成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精神底色”,为培养具备劳动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