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院举办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发布者:创新创业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10

为赋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成长,强化科研诚信建设,10月28日上午,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开展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暨科研诚信教育主题培训。学院陈军科教授以“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突破路径:选题、团队与申报技巧”为主题,结合多年科研管理与项目申报指导经验,为全院教师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的专题培训。


培训会上,陈军科教授提出当前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报中的突出问题。他指出,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科研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虽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但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常面临“三重困境”:选题环节易陷入“大而无当、浮而不实、平而无新”的误区,难以精准对接政策导向与实践需求;团队组建多呈“单兵作战”模式,学科背景单一、协作机制缺失,难以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合力;申报材料撰写缺乏“靶向思维”,存在重点不突出、逻辑不严密、细节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打动评审专家。陈军科教授强调,破解这些困境,需从“精准卡位选题”“协同赋能组团队”“靶向撰写申报书”三个维度构建突破路径,将“问题意识”转化为“科研生产力”,这也是本次培训的核心目标。

在选题环节,陈军科教授提出“避坑—挖潜—共鸣”的三阶逻辑。他首先梳理了选题需规避的“大、浮、平、离、忽”五大雷区,结合陕西教改通知、学会科研通知等政策案例,具体分析“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研究”这类泛化选题的局限性,强调选题需紧扣“小切口、深挖掘、强关联、能落地”的原则。


针对团队组建难题,陈军科教授提出“学科互补+校企联动+分工明确”的组建原则。他建议核心团队规模控制在3-5人,覆盖“理论指导—实践落地—技术支撑—数据处理”四大角色,形成“老中青结合、跨学科融合、校企协同”的梯队结构。

细节把控上,陈军科教授特别强调文献引用需保证“70%为近3年核心期刊”,数据需标注来源且前后一致,格式需严格遵循申报模板,避免因“封面名称不一致”“选题类码填错”等细节问题被初审淘汰。同时,他梳理了创新点“假大空”、技术路线“笼统化”、预算“不合理”等高频失误,提供了针对性规避策略。

培训的最后,陈军科教授特别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他建议青年教师建立“长期积累”思维:提前开展“小预研”积累实证数据,主动搭建“合作网”整合资源,持续追踪政策导向预判申报热点,将科研申报融入日常教学与实践,让课题从发布“实践中长出来”。

此次培训内容紧密贴合青年教师科研需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方法,得到参训教师的广泛认可。大家表示,将把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科研工作中,精准对接政策需求,优化团队协作模式,提升申报材料质量,力争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实现突破,为学院科研创新与学科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创新创业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精准化、常态化的科研能力提升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平台,推动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