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劳动教育育人理念,持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切实提升生活技能类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10月15日上午9时,劳动教育教研室如期开展每周例行集体磨课活动。本次磨课以“衣物保养实践课”为核心主题,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劳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全员参与。

会上,全体参会教师围绕衣物保养实践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展开深度研讨。教师团队通过前期教学反馈发现,学生在衣物保养方面普遍存在技能薄弱问题,如对不同材质衣物护理方法不熟悉、顽固污渍处理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一痛点,团队经过多轮讨论,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增设专题教学视频观看环节。该环节将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围绕衣物护理高频需求展开,涵盖顽固污渍处理、不同材质衣物褶皱打理、常见鞋类清洁养护等核心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实操要点,为后续动手实践筑牢基础。


在教学内容深化过程中,教师们还就衣物保养的预处理策略与技巧进行了充分交流。大家结合教学经验与生活案例,梳理出“迅速行动”“选对清洁剂”“科学处理”等关键原则,强调在污渍处理中需根据污渍类型与衣物材质灵活调整方法,同时分享了局部处理、浸泡处理等实用技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此外,团队还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如学生对操作步骤理解偏差、实操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方案,确保教学过程顺畅高效。 学生成果检验与作业设计是本次磨课的另一重点环节。为避免学生出现敷衍应付、下载网络素材等情况,确保实践成果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教师团队经过反复研讨达成共识。要求学生在学习通平台提交个人衣物保养生活实践成果,成果形式可选择实操小视频或过程图片,且提交时间需与课程教学时间段保持同步。同时,明确制定作业审核标准,一旦发现作业内容非原创,成绩将直接记为0分。通过严格的成果检验机制,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实践,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技能,切实提升劳动实践能力。
教研室主任赵小芬老师在活动总结中强调,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需求,从教学细节入手,通过精细化的教学设计与严格的过程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本次衣物保养实践课磨课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教学标准,明确了教学方向,为后续课程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劳动教育教研室将持续聚焦生活技能类实践课程建设,定期开展集体磨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