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细磨开新篇 铸魂育人守初心 —— 军事教研室开展军事理论新学期“第一堂课”集体磨课研讨活动

发布者:创新创业学院发布时间:2025-08-29浏览次数:267

为进一步提升军事理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育人实效,切实筑牢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国防观念与家国情怀,8月28日上午,军事教研室聚焦 “第一堂课” 教学设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集体磨课研讨活动,为新学期军事理论课程高质量开课夯实基础。


  “第一堂课是军事理论课程的‘开篇之作’,既是向学生传递课程价值的关键载体,更是点燃他们国防知识学习热情的‘火种’。” 军事教研室副主任张瑜在研讨中强调。她指出,军事理论课程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面临如何平衡理论深度与课堂趣味性现实问题,而“第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态度与参与积极性,必须进行精细化、系统化打磨。

研讨过程中,张瑜首先围绕军事理论课程的整体架构与核心内容展开讲解。她介绍,课程以“构建系统化军事认知、培育新时代国防素养”为目标,涵盖国防概述、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五大核心章节,在课时分配上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时代热点内容的针对性,助力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国防与军事领域的关键知识。同时,她明确“第一堂课”需首要完成 “课程认知引导”任务:通过清晰讲解课程结构、成绩评定标准及实践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消除学习迷茫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期待感。


   针对教师普遍关注的“课堂互动设计”难题,张瑜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提出差异化方案。她建议,老师们可设计军事知识抢答赛、经典军歌传唱、“国无防不立”主题小组研讨等课堂互动形式,尤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谈国防认知——如让理工科学生思考“专业技术与国防装备发展的关联”,文科学生探讨“国防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融合”,让学生在贴近自身认知的交流中深化对国防重要性的理解;对于有一定军事基础的学生,可引入“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新时代青年国防责任的边界”等深度辩题,通过组织小组辩论赛,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梳理观点、碰撞思想,在思辨中提升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深度。

“军事理论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肩负着‘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国防意识’的育人使命。” 研讨中,李曼老师进一步补充道。她提出,“第一堂课” 的  结尾环节应注重“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可通过播放戍边战士日常训练、巡逻的纪实视频,展示国防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科研事迹,或分享身边大学生参军入伍、投身国防建设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国防并非遥远的概念,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实责任”,从而激发他们“强国必有我、强军我有责” 的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下一步,军事教研室后续将持续完善教学支持机制,通过常态化开展“教学观摩课”“教案集中打磨会”“教学问题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授课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的平台,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推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具有强烈国防意识、坚定爱国信念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搜索
您想要找的